您的位置:首页 | > 舟山之窗 |
近日,由舟山市政府支持、浙江海洋大学承办的第一届贻贝生物多样性、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国际学术会议在线上举行。
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作了题为《水产绿色发展中的种质资源开发与管理》的报告,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家乐、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琪和董云伟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保忠,及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等专家也分别作了报告。
严小军以舟山嵊泗厚壳贻贝为例,发布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,包括贻贝抗菌肽新发现、贻贝与微生物生态关联度、贻贝内源性尿素分子新功能设想等。
贻贝以其古老的起源和神奇的特性,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无脊椎动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。
在当前海洋酸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,贻贝连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均面临严重挑战。
本次会议以“贻贝及其他贝类分子资源与绿色发展”为主题,旨在进一步探讨在当前复杂环境背景下,包括贻贝在内的海洋生物在分子水平的响应机制,拓展对贝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物种在生理生化、生态环境属性等方面的科学认知,并以此推动全球贝类资源开发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据介绍,贻贝具有重要的科研、生态和经济价值。浙江海域是厚壳贻贝的主产区,年产量超过20万吨;舟山嵊泗是著名的贻贝之乡,厚壳贻贝养殖面积达1200公顷,年产量超过14万吨。
严小军在题为《贻贝环境适应性的分子现象与机制挖掘》报告中说,贻贝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,主要表现在生长快速、环境要求低、不易受病害影响。同时也具有生理生化独特性,主要是抗菌肽丰富、富集微生物和独特的代谢机制。他介绍,贻贝抗菌肽具有极为丰富的多样性,团队已对贻贝抗菌肽新谱系进行了挖掘,同时还发现厚壳贻贝组织微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,其养殖活动能显著提高周围海区环境微生物多样性,这种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可以促进蓝色碳汇的形成与储存。
就贻贝内源性尿素分子新功能设想研究,严小军提出,厚壳贻贝体内不同组织均含有较高浓度的尿素分子,其中,外套膜中尿素含量比例较高。尿素是贻贝用于储存氨的一种形式,相较于牡蛎和扇贝,厚壳贻贝具有更高的尿素含量。经研究发现,贻贝壳损伤后一旦注入尿素,可观察到壳表面有一层白色修复层。
严小军表示,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来探讨贻贝在水产养殖、资源开发、环境保护、海洋生态、社会发展、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深入应用,共谋“蓝色产业经济”新发展,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。